你的位置:学习网 - 视频教程 >> 生活 >> 养生保健 >> 中医养生 >> 详细内容

《太极松身五法》[RMVB]




收藏本资料

本资料所属分类:

生活 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

更新时间:2013年11月28日

如不能下载,请查看怎样下载


太极松身五法.avi 83.3MB
83.3MB
中文名: 太极松身五法
资源格式: RMVB
发行时间: 1990年
地区:  香港
对白语言:  普通话
文字语言:  简体中文
简介

IPB Image
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,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、拳理,潜心研究,深得其心法,尤其对松、沉、柔,细心体悟,所创编的太极拳基本功法。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、合气松身、摆臂松肩、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,来解决习练太极拳最难解决之“气沉丹田”、“松”与“柔”、“沉”的问题。而气沉丹田及松、柔、沉,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。前贤说:“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。”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,是进入太极拳殿堂的“敲门砖”,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,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。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,丹田吐纳,气沉丹田,尾闾中正,神贯顶,满身轻利顶头悬。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,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。尤其注意其根在脚,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,只许放在一只脚上,主宰于腰,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,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。要便能气沉丹田,以心行气,以气运身,运动时,能以意送气,达于丹田,不使上浮。要注意手、脚虚实分清,腰脊敛气,胯须松直,练至相当火候后,因其腰、臂如柳枝摆荡,渐渐能体会到“气宜鼓荡”,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,渐觉往来回旋,似有压力,久之愈觉压力甚大,此即所谓虚则实之,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,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,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。能达此境界,便觉妙用无穷。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,乃是道家艺术。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。

预备式

两足立正,身正,两目向前平视,顶头悬,胸微含,两肩微沉,肘微弓,舌卷而轻抵上颚,曲膝沉身,重心落右腿,左脚跟微起,向左平开宽与肩齐,腰向右转,再向左转,把右脚尖扣回转正。练时要注意气沉丹田,背部有如贴墙,腰微塞,两髋骨微抱丹田,收尾闾,收小腹,两膝微曲而不过足尖,足趾似抓非抓,立定时,头要正直,凝神定意,眼向前平视,如默对长空,眼神宜敛,而耳注于息,舌卷上颚,合口并唇,呼吸自然,气如流水般,自胸前整片松落,沉于丹田,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,两肘同时微弓,两腕背亦向前微弓,掌心向下微展,指尖微起向前,不张不并,自然而沉涨之感,直达指尖,此为混元站功,如练松身五法,或太极拳功架前,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,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,甚有助益。

第一法:转腰松胯

两膝微沉,以意导气,身手上升,两膝微直,两臂分向两侧举起平伸开展,两肩微沉不动。两肘微弯,弯曲以能容纳四个手指,两腕与肩平高,两掌心向下,十指尖微垂,腰胯向下微沉,牵引两臂,同时松肩堕肘,由两侧下荡,坐实左足,腰胯向右旋转45度,左手掌心朝内,随势甩至右上前胸,同时,右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,腰胯回正,两臂荡回,由下荡向两侧上方,腰胯微沉,牵引两臂由两侧下荡,坐实右足,同时腰胯向左旋转45度,右掌心朝内,随势甩至左上前胸,同时,左手掌背随势甩至身后尾闾,腰转时保持中正,以腰为主宰,膝以下不动。腰动,手要贴着身体跟着动,腰停手也停,腰胯向右转45度时,要使鼻尖和左手腕对准右膝盖与右足尖,左肘尖向下对正左膝盖及左足尖,尾闾向下,对正左后足跟。腰向右转,重心转落于左脚,左脚涌泉穴有沉没入地之感,右脚变虚,可轻松抬起。两肩微沉松开,有如骨头挂在肩上。垂肘,左右摆荡,手腕不过肩,两肩关节韧带有如橡皮筋,荡转自如,劲由脚底生直透劳宫。

第二法:合气松身

本法分为身体向下降,然后上升两个动作。
(一)身体下降动作:身手上升,两膝微直,两手腕向两侧荡开,上举与肩平高,手心向下,腰胯向下微沉,定住上身不动,用腰胯牵引两手分向左右绕圈,然后由下向上收。两手左内右外,抱成十字手,交叉于胸前。腰胯向下微沉,两手同时甩势分开,由两侧向上荡起,恢复两腕上与肩平高。腰胯又向下微沉,两手再分开向左右绕圈,然后由下向上收,两手左外右内,抱十字手,交叉于胸前。腰胯再向下微沉,两手随势甩开,由两侧向上荡起,两腕与肩平高,此时坐姿,两膝微曲。
(二)身体上升动作。身体上升方向与下降相反。与下降时相同,上身不动,左内右外,两手交叉相合。身体向上微动,两手荡开,身体又向上微动,左外右内两手交叉相合,身再向上微动两手开,此时恢复身体下降开始姿势。以上动作身体先下后上,两手一开一合,上下各做二十次。在口令“下、二、三、四,上、二、三、四”进行,动作时,尾闾要中正,胸微松含,使气沉丹田,虚灵顶劲,轻松自然,上身及两肩不要晃动,身势升降要直上直下,没有虚实,唯升降,腰带手动,动作不可显形露象,如潮水般,如下、二、三、四,上、二、三、四,上下为内变,中间劲由脚底生,绵绵不断,似流水般直透劳宫,不能断劲。

第三法:摆臂松肩

开始时,头不动,眼神注视前方一固定点不动,腰脊微左转,重心落左脚,左手臂随势前荡平伸,至手指尖与鼻尖平高,掌心向下。左手臂随势向下荡垂,掌心向下,腰脊微向右后带转,重心落右脚。右肩随势微沉,右肘微垂。将右前手随势向下荡回,同时左手随势前荡,平伸至中指尖与鼻尖平高,再腰脊向左带转,左肩随势微沉,左肘微垂抽带回来,同时右手随势荡起,此式左右两手交互前后上下甩荡,在口令“一、二,一、二”进行,左右手交互甩荡时,重心亦交互左右移转,左足实,右手亦实,右足虚,则左手亦虚,发挥交叉神经作用,向前上甩荡手时用意不用力,以腰带动手腕,向上荡至与自己鼻尖平高,向后下荡时,则使腰带动手甩向身后,甩荡时手起上身及肩部不可晃动,两臂犹如挂在肩上一样,肩部关节放松,身带手过来,好像皮带般,头不动,腰胯连贯圆活自然。

第四法:弯腰松筋

本法动作为柔腰、胯、肩、肘的动作。身体微升,双手抚在小腹,然后意开、气开、手开,随着身体上升,双手向两侧展开,至肩高,再意合、气合、手合,收拢至耳际再至口,身体微沉,双手前按,两掌左握拳,右开掌,左内右外合抱,沉肩堕肘,两拇指相对并扰,慢慢收回胸前。两拇指对正咽喉,再慢慢松开双掌,掌心朝上,两臂下堕,身体随之下沉,如此反复做两次。做第三次时,双手抚在小腹前,然后意开、气开、手开时,身体微微上升,手向两侧开展到两肩,收拢至耳际,再至口,然后身微沉,膝微曲,双手前按。左拳右掌,左内右外向前合抱时,即向上开掌,掌心对正胸前,再双手合掌,收至胸前再启开无名指,小指,手心向外,拇指,食指,中指相并,缓缓向前推出,沉肩垂肘,身体慢慢下沉,至膝与胯平高,双肘与两膝相触,双掌贴地,掌心向下,伸直两腿,弯腰,眼看两腿夹间之后,两臂如挂肩上般以腰带动手,向前后摆动十次;再将肩部松开,以腰带动手,摆晃双手,使两臂分别向上下松动十次;头不动,用腰带动手,如钟摆般,向两足左右两侧成弧形摆动十次。两手中指尖,接触两脚中指尖,同时,身体下蹲至膝与胯平,双手附在两足外侧,眼朝下,身体缓缓上升,先收尾闾,收腰,再含胸拔背,再松肩,然后顶头悬。
如有身患心脏病及高血压者,仅可做上半部,弯腰以后动作可省略不做。以免脑充血。
开时由下运起,中开中发。此式因弯腰且双手松垂,可加强脊椎骨节拉开伸缩,以及胯,膝,踝,肩,肘,腕关节之韧带拉松,对松肩及预防凸腹,肥胖最有助益,弯腰下蹲起来时,先收尾闾,再收腰,再含胸,而松肩,头正,周身节节贯串。意气由涌泉而腿而腰,而脊椎上达泥丸,及两手劳宫穴。

第五法:坐腿松膝

全身松沉,曲膝坐马步,重心落右腿,左足尖内扣,转身向右,坐实左足。右足尖随腰胯转向右前方,成为坐左腿,身势微沉,尾闾对正后足跟下沉,前膝成微弓,重心仍在后腿,再以坐腿之内劲,运送身体向前缓进,成右弓腿,向前时膝盖不超过足尖,重心渐移右前弓腿,后腿劲送尽时,再由弓腿之内劲,将身体缓缓向后坐回左腿,后坐时,尾闾不超过脚跟,重心完全落左后腿,弓腿,坐腿,一弓一坐为一次共三次。坐实左后腿,右足尖前伸微翘,随即将右足掌贴地向后收回,足尖点地,再向前伸腿,右足掌贴地向前推出,足尖微翘,足跟点地,右腿来回收放共做三次。重心落左腿,右足尖内扣,再坐实右腿,转身向左,左足尖,随腰胯转向左前方,成为坐实右足,身势微沉,左前膝微弓,重心仍在右后腿,接着以坐腿引发之内劲,运送身体向前缓进,成左弓腿,膝不过足尖,重心渐移前弓腿,左后腿劲送尽时,再由弓腿之内劲,将身体缓缓后坐,尾闾不过后脚跟,前腿膝微直,重心完全落后腿,如此弓腿,坐腿,共做三次。坐实右后腿,左足尖前伸,足尖微上翘,随即将左足掌贴地向后收回,足尖点地,再向前伸腿,左足掌贴地向前推出,足尖微翘,足跟点地,如此来回收放共做三次。左足尖内扣坐实,腰胯向前转正,同时右足收回靠拢,合步成立正姿式。
弓腿时腰脊要正,以腰带动,意气及身一直往下沉松,涌泉贴地栽根,脚负担全身,不可有起伏,否则无内劲,后劲起时,后腿有如弹簧般弹起,如用手摸臀要松垮垮的如棉花,练太极拳,后劲全在后腿,本法在内修方面是吞天之气、接地之力,两足虚实交换在尾闾,两手虚实交换在夹脊,在外练则是太极拳栽根的功夫,坐实后腿而前腿变虚,足尖、足跟推拉时,要有意如前虚脚与胸,有相吸相系之意,并假想前脚掌放一粒鸡蛋,顺着推拉滚来滚去,但不可踩破,而后腿不要用劲过度,用力过猛,精神贯于实股支柱全身,且要有上提之意。

IPB Image
IPB Image
IPB Image
IPB Image
IPB Image
IPB Image
IPB Image

上一篇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