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为什么是中国》
推荐热点
《为什么是中国: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眼中的中国与中国经济》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作者简介
高小勇,《经济学消息报》创始人,总编。先后服聘江西新余市政府顾问、四川成都市政府首席经济顾问,给成都市政府建议发展软件外包产业、太阳能光热产业、物联网产业,均得到成都市委主要领导首肯,在推进实施中均获得成效。
目录
第一篇20年前的预测——中国经济会经历几次放慢
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经济
转轨中国家各奔前程,大师辨个中殊异
中国应小心对待四个问题
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私营领域、缩小政府补贴
中国资本市场该借鉴哪种模式
奔腾式的通胀是很危险的
人口问题的关键是要投入多少资源
中国收入差距仍很小
中国不需要更多的经济学,需要更多的法律
信息高速公路阻碍发展
大师眼中的经济学
第二篇中国改革的症结与出路——大师谈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
福格尔:统计数据如何研究中国问题
米勒:期货市场让你真正了解价格
莫迪利阿尼:公司如何构建资本结构
萨缪尔森: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货币与财政政策
克菜因:经济预算与计量经济学
西蒙:组织问题与建立市场经济问题同样重要
布坎南:政府重心应放在整体框架结构上
第三篇21世纪中国的机遇——大师预测未来中国经济
皮萨里德斯:中国仍是最光明的经济体
斯宾塞: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令人担忧汇率改革应谨慎推进
斯蒂格利茨:中国的问题在于市场太多、政府太少
詹姆斯‘莫里斯:降低个人所得税可刺激中国经济
埃德蒙‘费尔普斯: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要靠企业内部创新
阿马蒂亚·森:中国在寻求全球正义中的角色
罗伯特·默顿:管理金融风险有三种方式:多元化投资、对冲、保险
让‘梯若尔:现代社会必须信任经济学家
斯宾塞:“一带一路”有助世界经济增长
第四篇部分受访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演讲
劳伦斯·克薱园:数学与经济学与我
肯尼斯·阿罗:摇摆不定的经济学
保罗·萨缪尔森:当我谈论经济学时我在谈论什么
米尔顿·弗里德曼:我如何成为经济学者
弗兰科·莫迪利阿尼:有趣的经济“混沌”
詹姆斯·布坎南:重生的经济学者
罗伯特·索洛:经济学的忧郁
罗纳德·科斯:“误入”经济学
附录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(1969—2016)
诺贝尔机构与诺贝尔奖金
诺贝尔遗嘱全文
文摘
版权页:
目前的一个困难是,受经济学的训练是很有益处的,特别是经济学家,他们并没有受到过很好的经济学方面的训练,因为他们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成长起来的,这意味着他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。但学习西方经济学也有不利的地方,因为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私有制度的。假定制度业已存在,那么,中国的问题就只是要引进那种能够使市场(经济)成为可能的体制,以减少交易成本。或者你可以说,为了使市场经济建立起来,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才行呢?你们需要能使市场经济建立起来的体制。
我已表明过,中国有某种替代。但问题的本质是要实行私有制度。你们知道,这是我的观点: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过的许多建议,似乎在俄罗斯很不适用,我对中国的情形不甚了解,因为他们劝告说“你们搞私有制吧”,但是没有适当的体制,就不可能搞市场经济,因此,要做的事情似乎在于建立相应的体制。如果体制建立了,就不用为私有化操心了。如果我知道你能提供什么,你也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,双方对此都很清楚,我们就不需要什么都由政府来操作。但是政府有必要告知各方的权利和义务。